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与用人单位的关系如何认定?济南一家法院近期审结的一起案件给出了明确答案:67岁的保洁员李某在物业公司工作近一年后,因电梯事故受伤,要求确认其与物业公司存在劳动关系并主张相关权益。然而,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李某入职时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且其未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并非物业公司原因所致,双方签订的《退休人员劳务合同书》合法有效,应认定为劳务关系。最终,法院依法驳回了李某的诉讼请求。
据案情介绍,2024年4月,A物业作为甲方,与作为乙方的李某签订《退休人员劳务合同书》:因李某超过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不具备形成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经平等协商一致,自愿签订本劳务合同书。合同期限自2024年4月至2025年4月;李某同意根据物业工作需要,担任物业服务相关岗位。2024年5月至2025年3月,A物业按月向李某发放工资。2025年4月,李某作为申请人,以A物业作为被申请人,申请劳动仲裁,请求确认2024年5月至2025年3月存在劳动关系。辖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于当日作出不予受理通知书。后李某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确认2024年5月至2025年3月,李某与A物业存在劳动关系。经查询,李某未参加职工养老保险。A物业辩称:李某到公司应聘时已超过67周岁,已经不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形成劳动关系的具体资格,不具备建立劳动关系的条件,因此双方依据民法典相关规定签订退休人员劳务合同书,双方形成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请法院依法驳回李某的诉讼请求。
法院经审理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李某诉称其自2024年5月入职A物业,从事保洁工作,直至2025年3月在电梯中受伤后因需在家治疗,未再去工作,其间一直接受A物业考勤管理,并由A物业按时发放工资。现李某要求确认其与A物业自2024年5月1日至2025年3月存在劳动关系。A物业提出异议,辩称李某入职时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双方已签订退休人员劳务合同书,应属劳务合同关系。经审查,李某在A物业工作时年满67周岁,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李某主张其未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但造成其未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并非A物业的原因,故2024年5月至2025年3月期间李某与A物业应为劳务关系。李某要求确认2024年5月至2025年3月与A物业存在劳动关系依据不足,不予支持。综上,槐荫法院依法判决:驳回李某的诉讼请求。
法官表示,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是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主要区别在于主体资格、权利义务、适用法律和争议处理方式等方面。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基于劳动合同而形成的关系,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劳动,享有工资、社会保险等权利。劳务关系是指劳务提供方与雇主之间的关系,劳务提供方根据约定提供服务,雇主支付相应的报酬,双方地位平等,主要是经济关系。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享有工资、工时、休假等多项法律保护,用人单位需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遵守最低工资标准等法律规定。劳务关系中的劳务提供者不享有社会保险待遇,报酬由市场调整,双方的权利义务主要依赖于合同约定。劳动关系要求劳动者符合法定条件,对于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不应仅对劳动者年龄标准作形式审查,而应具体审查劳动者不能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原因是否与用人单位有关。如果劳动者非因用人单位原因不能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用人单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享有劳动关系终止的权利,此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成的是劳务关系。本案中,李某签订合同时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属于“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非用人单位原因不能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应当终止劳动关系”规定的情形,因此法院无法确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记者:李震 编辑:陈彤彤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