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微党课,带劲儿

时间:2025-07-06 07:10:00

“同志们,我的爷爷是一名抗美援朝汽车兵,我手中的这封信,就是爷爷在战火中写下的家书。信里只有一句话:‘妈,物资一定送到。’”

5月27日下午,在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安然讲完微党课“车轮上的生命线”,看到台下很多教师感动流泪,她心下一松,“行,我红色传承成功了”。

历时5个多月,提交500余篇教案,237人入围复赛,109节微党课挺进决赛,北京市丰台区第四届“砥砺杯”微党课大赛,卷入了很多人,也在他们心底留下了痕迹。

“15分钟”的力量

“我说‘天上点灯’,孩子们就说‘地上撒钉’。”在丰台区第一幼儿园工作,安然多次讲汽车兵的故事,班上的孩子们已经记住了这个顺口溜。

给孩子们讲故事是轻松的,但要在15分钟内讲好一节微党课,非常考验人。

安然的家里,有一个珍藏的小铁箱。小时候,她好奇,老想打开玩。爸爸告诉她,那是爷爷留下的,里面都是爷爷的宝贝,还给她讲了爷爷当汽车兵的故事。

第四届微党课大赛来了。丰台一幼36名党员先在园里讲,选出优秀教案上报至初赛赛区。

安然决定讲爷爷的故事。“抗美援朝战场上,前线志愿军冲锋陷阵流血牺牲的事迹,很多人都知道,但大家对汽车兵了解很少。”她感到有一种召唤——做好汽车兵精神的红色传承。

15分钟,讲什么?怎么讲?

大赛组织者、丰台区教育党校党建研究室主任杨霄楠说,微党课之“微”,体现在微而精、短而深、小而活。

讲自己的故事,讲身边的故事,成为不少参赛教师的选择。

站在决赛台上,丰台区东高地第二小学教师刘美华,纤细柔弱,语调平缓。她从被动接下校园餐整改这一“烫手山芋”讲起,从夜不能寐、内心挣扎,到勇往直前、匠心对待,真实生动的画面,富有力量的语言,让听众感受到了她“一颗红心”的澎湃。

讲自己的真情实感,更接地气。“希望我自己内心的转变,能引发党员思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哪怕是微乎其微。”刘美华说。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教师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说起大赛的初衷,杨霄楠说,教育党校承担着培养党员教师的任务。他期望,由“三会一课”中的一课,延伸出的微党课大赛,既能解决工学矛盾,又能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成为党员教师成长的一个平台。

左手是情,右手是理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

在很多教师心中,谷晶晶是另一位以情动人的高手。

第三届大赛时,丰台区西罗园幼儿园副园长谷晶晶,“临危受命”代替园里一位教师参加复赛。

当时距离复赛还有一周,她本来是很抗拒的,因为园里事多,教案也不是自己准备的,但园长再三鼓励她,她就接下了任务。

这个教案,讲的是马背摇篮的故事,谷晶晶觉得立意特别好,是幼教人讲幼教事。她用心搜集素材,增加感人事迹,抱着试试的心态参加复赛,没想到入围决赛了。

复赛出线,就相当于拿二等奖了。她和园长都觉得,这是目前最好的成绩了,“咱这么忙,决赛就算了吧”。但杨霄楠鼓励她们:“你们是很有希望冲一等奖的。”

那就拼一回!15分钟,脱稿讲,对于不太年轻的她,是个挑战。谷晶晶反复推敲,给同事讲、给家人讲、给孩子们讲,不知讲了多少遍,她说自己是“不疯魔不成活”。

“我们好多孩子都听得懂,尤其是讲爷爷为我打月饼那段故事时,好多孩子都热泪盈眶。”谷晶晶说。

“像谷晶晶那节课,听一次哭一次,不但女的哭,男的也哭。”在杨霄楠看来,一节好党课,要讲出时代的强音,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四届大赛,微党课的质量节节高,但讲出真理性还要不断突破。

有一位教师讲“卢沟桥的意义”,杨霄楠就问他: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中流砥柱,而国民党不是,这个问题你能不能回答?

“党课是干什么的?很多时候是答疑解惑、正本清源。”杨霄楠说,微党课要引导党员教师,透过现象看本质,把党的理论讲清楚、讲透彻。

“尽小者大”的信念

“参加微党课大赛,有后遗症,会上瘾!”这句话所言非虚。

丁曼曼、赵靖铭是丰台一幼另两位参赛教师,她们特想再讲一回。“我觉得微党课对我有劲儿,就那种感觉。”丁曼曼说。

这次微党课大赛,丰台一幼入围决赛的三位教师,都斩获了一等奖。相比以往三届止步于初赛环节,这次可谓大丰收。

此前,丰台一幼党支部书记、园长朱继文特纳闷:“明明我们用心思考了,讲得还那么好,怎么老是没晋级?”

经历四届大赛,她对讲党课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前以为,党性强不强,关键看业务,光喊号子不行。现在发现,教师准备微党课的过程,对党的理论有了深刻领悟,经历了一场思想洗礼和精神升华,不用扬鞭自奋蹄。

对微党课上瘾的,还有首师大附属云岗中学教师蔡红竹。作为思政课教师的她,知道首届大赛要举办时,兴奋极了,优越感爆棚,心想“不就是讲一节政治课嘛!拿个一等奖不是难事儿”,结果她得了二等奖。因为不甘心,第二届她又报名了,如愿得了一等奖。第三届来了,她问自己,还参加吗?意义何在?

“还要参加!”蔡红竹说,现在没有了拿奖的功利心,纯粹是因为热爱。

每一个参赛选手背后,都有一群人在托举。

从单位推荐、初赛、复赛到决赛,各中小幼的党员教师、教研组全都参与其中,反复磨课。

“每次打造一节15分钟的课,真的是精益求精,因为这15分钟打造好了,平常上课的45分钟,也能打造好。”蔡红竹说,三次大赛的经历,起初的“微念”是不断挑战自己,在这一过程中,党性修养不断提升,日常教育教学更加自信。

四届大赛,微党课的外溢效应愈发明显。覆盖面越来越广、课的质量越来越高,那些参赛教师打造的精品微党课,也走出校门、走出丰台,影响着广大党员教师,为学校党建和思政教育注入了活力。

“印象最深的是‘从厕所革命看人民至上’,就这么一件身边小事,那位老师能把后边的道理讲得这么好,我当时特振奋。”赵靖铭说。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致广大而尽精微。

丰台区教育党校常务副校长葛保红说,微党课虽然是微小入口,却通过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撬动了党建整体发展,“越来越漂亮了”。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党性就是最大的德。

“党校是党性锤炼的熔炉,怎么发挥熔炉的作用,是都到炉子里来炼吗?其实不是。”担任几届评委,海淀区教育党校党建部原主任夏红梅深有感触地说,“其实,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微党课是一个很好的机制,它让党员实现了自我教育,再发挥作用去教育别人”。

《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06日 第01版

作者:本报记者 纪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