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新闻客户端7月4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宋晓娜)7月2日—3日,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文鱼分会、设施渔业分会,烟台市餐饮与住宿行业协会,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25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深远海三文鱼产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烟台召开。
本次大会以“推动深远海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烟台三文鱼品牌影响力”为核心,汇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及领军企业代表,围绕深远海养殖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发展、可持续发展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烟台濒临黄海、渤海,因海而生、依海而兴,管辖海域面积达1.1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071公里。烟台拥有强劲的海洋发展动能,先后跻身“一带一路”重要港口城市、山东省“三核引领”城市,海工制造、海洋渔业等产业活力持续迸发,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800亿元。
近年来,烟台依托海洋牧场“百箱计划”,大力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推进海洋牧场深远海养殖向规模化、工程化、智慧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农业农村部中国水产流通加工协会授予我市“中国深远海养殖之都”称号。
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建设深远海养殖设施34座,养殖水体突破120万立方米,年可产鱼类1.5万吨,其中三文鱼养殖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2010年,在全省率先探索采用陆基循环水养殖大西洋鲑,2023年成功破题虹鳟“淡水与海水接力、内陆到深远海网箱牧养模式”。目前,全市虹鳟和大西洋鲑养殖水体共有73万立方米,年产量达2500吨,力争2027年达到1万吨。
我市科学布局拓展产业发展空间,重点打造“一核两极多支点”产业布局,即以长岛“蓝色粮仓”海上经开区为养殖核心区,以黄渤海新区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牟平区三文鱼产业园为补充,以临沂及山西、黑龙江等外省市苗种繁育基地为支撑,持续助力三文鱼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
在种苗研发领域,针对苗种“卡脖子”问题,我市强化与国家级科研机构合作,深度开展虹鳟“水科1号”“全雌1号”两个国家新品种的繁育养殖试验,从源头保障产业核心竞争力;在智慧养殖领域,升级“九仙云”养殖信息化系统打造“智慧渔场”,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同时,研发建造国内先进的饲料运输船,有效解决深远海养殖饲料需求量大、海区气候条件多变和运输成本高等问题。
2025年,烟台经海渔业继续扩大产能,5月底开始三文鱼陆续收获上市销售,产量达到1500吨,增长势头良好。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开拓三文鱼养殖空间,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快推动占地178亩的牟平三文鱼产业园区建设,攻坚突破三文鱼苗种供应短板;推动建设半潜式深远海养殖网箱,试验解决三文鱼度夏难题;加强品牌宣传推介,有效扩大烟台三文鱼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实施“三文鱼万吨计划”,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三文鱼产销一体化基地。
责编: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