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世纪回响!原创音乐剧《渔光曲》上演

时间:2025-07-23 12:22:00

演出剧照。

1933年秋,蔡楚生导演携聂耳、王人美等人到宁波象山石浦渔港拍摄电影《渔光曲》,为中国电影和音乐史留下了经典之作;

近一个世纪后,广为传唱的电影同名主题曲,再度悠然响起,却承载着全新的时代故事……

7月21日至22日晚,由宁波市演艺集团倾力打造的原创音乐剧《渔光曲》在宁波天然舞台大剧院连续两晚开展首轮试演,凝结着本土情怀与时代思考,向经典深情致敬。

演出剧照。

“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或许因为年代久远,电影《渔光曲》在很多人记忆里已渐渐模糊,但当那动人的主题旋律响起,歌声中描绘的渔家生活,依然能触动海边一代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音乐剧《渔光曲》,是以当代的舞台语汇,对这份深植于民族记忆中的情感,进行再一次激活与诠释。”宁波市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艺术总监严肖平说。

剧情以双线叙事结构展开,主线聚焦剧作家陆言为突破创作瓶颈,深入象山石浦的真实采风之旅,支线则是这位剧作家笔下的世界。

舞台上,主角陆言走进烟火氤氲的石浦渔港,与经营“星月民宿”却因生计与理想陷入分歧的姐妹俩、渔民阿海等质朴鲜活的人物相遇。从流光溢彩的传统鱼灯,到韵味独特的石浦方言,再到浓浓的渔港风情……石浦的所见所闻,让这位剧作家的艺术设想与人生追求悄然发生着转变。

电影《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得奖的有声电影。近一个世纪前,蔡楚生导演及团队,深入渔家生活,用两代人的悲欢离合,折射出旧中国各阶层人民生活的飘零动荡。

而它的外景地——反映渔民海上艰辛撒网捕鱼、渔霸欺压盘剥的实景均在宁波象山石浦拍摄而成,因此宁波与《渔光曲》结下了不解之缘。

演出剧照。

新时代,人民生活发生巨变。如何用这段经典,回答当下的时代命题,成为了主创团队的核心思考。

在新的故事中,人物的身份与情感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归家”与“远行”间寻找平衡的民宿老板沈星月,挣脱束缚重新定义坚守的创业合伙人沈星渔,最终在乡土滋养中找到创作之根的陆言……都在用各自的选择与行动,回应着“找寻自我”的时代渴望。

“不同于物质匮乏的旧时代,当下的人们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也正因如此,年轻人面对的是一个新的人生议题:‘如何在时代浪潮中寻得自己的声音、书写自己的存在宣言。’”音乐剧《渔光曲》总导演熊梦楚说,这便是我们想通过陆言、沈星渔、阿海这些普通人的故事告诉观众的事情。

演出剧照。

不仅如此,音乐剧的核心魅力之一在于用歌声直抒胸臆,而该剧的音乐呈现,是经典《渔光曲》的深厚底蕴与原创旋律时代活力的精彩交织。

剧中的众多原创歌曲是驱动剧情、刻画角色的核心载体,这些旋律紧密贴合人物命运与情感脉络。该剧作曲、宁波市歌舞剧院创作中心主任吴军说:“音乐剧的音乐需要服务于戏剧本身,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兼顾旋律动听和角色的精准塑造。”

比如《曼哈顿的夜》旋律中跳动的渴望与不安,唱响的是男主在外留学时对远方的憧憬与大胆冒险的意气风发;再比如《故事如何书写》则将艺术家的迷茫、挣扎与最终迸发的灵感火花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经典金曲《渔光曲》也贯穿全剧。在剧作家陆言采风途中遭遇创作瓶颈,或是渔民阿海、民宿姐妹等人经历命运起伏的关键时刻,熟悉的旋律便如一股温暖的力量,悠悠响起。

“《渔光曲》承载着特殊的时代记忆与文化价值,我们聚焦这部经典之作,通过音乐剧的形式深入挖掘其内涵,希望在观众心中激起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宁波市演艺集团董事长林红说,“旧曲新唱,余音不绝,也彰显着艺术永恒的生命力。”

甬派客户端记者 张芯蕊

编辑 肖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