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躬耕田野,一稻济天下
一位无影灯下,大医佑苍生
今天是5月22日
四年前的这一天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与世长辞
化作天空中耀眼的双星

追忆往昔,他们的点点滴滴仍然触动着我们的心弦,“好好吃饭”“保重身体”。为了这两个再朴素不过的愿望,他们奋斗了一生、奉献了一生。
一辈子,一件事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
找到和建立正确的信仰不容易
用实际行动捍卫信仰
更是一辈子的事
新中国成立前
少年袁隆平因路遇饿殍立志学农
26岁开始做农学试验
不久后
他从红薯育种转向水稻育种

袁隆平(左一)与科研团队成员早年的工作照。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供图
他倔强——
在千百次的失败中依然坚信
世界上必然有一粒种子
可以战胜饥饿
他坦诚——
功成名就后,面对测产失败全无包袱
“跌跤就跌跤,再爬起来就是了”
他幽默——
步入鲐背之年,总是自称“90后”
笑言要和青年研究者比比脑瓜子
他活跃——
过了80岁
还能在气排球比赛中打满全场
而且担任主攻手

2010年,袁隆平在湖南农科院打气排球。王德璠 摄
再后来,袁隆平被问到,是否害怕没有饭吃的场景再次出现,他坚定地回了四个字,“不可能了。”

另一边,在战火纷飞的乱世,吴孟超的英勇与热血未能洒于战场,却以另一种方式蓬勃生长。

上世纪40年代初的吴孟超。新华社发
——17岁时
在马来西亚华侨学校读书的吴孟超
号召同学把聚餐的钱
捐给正在祖国浴血抗战的前方将士
——在烽火连天的岁月
青年吴孟超辗转回国
在同济大学学医、为建筑大师梁思成绘图
接过那一代知识分子为国为民的担当
——1949年上海解放时
正在南京路中美医院实习的吴孟超
有感于解放军战士的纪律严明
立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人民解放军
——1956年6月12日
吴孟超穿上军装、戴上军衔
正式成为一名人民军医

吴孟超(右)在指导助手做实验。新华社发
“选择回国,理想有了深厚的土壤;
选择从医,追求有了奋斗的平台;
选择入党,人生有了崇高的信仰;
选择参军,成长有了一所伟大的学校。”
吴孟超曾说
这4个正确选择决定了他一辈子的幸福

手术顺利。大家都很高兴,吴孟超也笑出了声。
一把稻,一把刀
常忆起
那把金黄的稻
那捧温热的谷

“梦想试验田里的超级杂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稻穗有扫把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坐在禾下悠闲地纳凉……”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几乎家喻户晓。
他还有一个“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归根到底是让全世界吃饱饭,希望世间再无饥饿。

袁隆平与菲律宾稻农在一起。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供图
“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
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一双手一把稻
成为多少人好好生活的依靠

插画,禾下乘凉梦。人民日报新媒体 陈露 绘
也忘不了
那双神奇的手
那把不老的刀

吴孟超展示他的双手。
那是一双白皙柔软的手,长约14厘米,右手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向弯曲靠拢,不方便写字、吃饭,却利于握住止血钳。
日本同行端着摄像机,把吴孟超的手术从头拍到尾也没能弄清楚他那双神奇的手,为啥像长了眼睛一样。
美国同行曾连续3天,现场观摩手术若非亲眼所见,他根本不相信,八九十岁的外科医生还能站上手术台。

2018年4月13日,96岁高龄的吴孟超为患者进行手术。
“出差住快捷酒店,四季几套军装,一年到头都在开刀,大年初一还在查房。”吴孟超的学生们曾开玩笑说,老师的生活“没品质”。
“外科医生,就是一双手一把刀。”在吴孟超看来,为病人解除痛苦就是最大的功名。

2018年2月16日大年初一,吴孟超到病房查房。
一荤一素,十万百万
袁隆平和吴孟超之间,
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
就是他们对待金钱的态度。
怀着“让天下人吃饱饭”愿望的袁隆平平时生活其实十分简单,一个荤菜、一个青菜就很满足。他在家门口的小店剪了18年头发,每次只理普通发型。

但他经常自掏腰包给基地的研究人员发“奖金”,几百到几万都有过,他总说“要那么多钱做什么”。
2020年2月,袁隆平捐款10万元帮助湖北人民抗击疫情,除了钱,他还捐赠了200吨大米驰援武汉。

2007年5月10日,袁隆平在实验田观察水稻长势。
吴孟超则以“严格”著称,吃饭时,盘子里的菜一定吃得干干净净,下班的“标配”动作是关灯、锁门。
为了帮患者减轻负担,他“教训”学生:“你干嘛非要用那个器械,只用一下,咔嚓一下几十块钱,病人的负担该多重?手术线一根才多少钱?”

吴孟超带着学生仔细诊断患者病情,确定手术方案。
培养青年人才,他又“出手阔绰”。1996年,捐款500万元成立基金会,资助杰出医疗和科研人员。2006年,捐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等共计600万元奖金,用于医院的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捐赠价值500万元的急救药品……

吴孟超生前办公桌上的老式厚玻璃水杯,上面贴着一张吴孟超的工作照。
生命有尽,事业无涯
82岁那年,吴孟超接了一个特殊的病人,那名患者长了一个篮球般大的肿瘤,要做切除手术,难度非常大。
有人劝吴孟超别做这个手术:“你现在可是肝脏外科界的泰斗,万一出了事,名誉就毁了。”吴孟超只回答了这么一句话:“我名誉算什么?我不过是一个吴孟超嘛。”

2019年,吴孟超已经97岁高龄完成最后一场手术后,这位须发皆白的外科医生终于退休了。
但在退休感言中
他写道:
“只要病人需要,
我随时可以
进入战位,投入战斗!”

要下班了,吴孟超挨个察看手术室后才离开医院,这是他的习惯。
就在吴孟超退休的2019年,已经89岁的袁隆平身体也不似以往强健,但他依然关心稻苗的生长,常常下田开展科研工作,“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2020年,他在90岁生日这天许下愿望,希望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早日实现。

到2021年11月,袁隆平生前参与研发的品种“巨丰5号”在浙江龙泉喜迎丰收,巨型稻平均高度可达2米,禾下乘凉梦,成真了。

2022年9月21日,浙江金华,农业工作者检查“巨型稻”生长情况。
四年过去每当稻浪翻滚每当无影灯亮对袁老吴老的思念仍在绵延
仰望星空宇宙中两颗闪亮的星星一颗是8117号“袁隆平星”一颗是17606号“吴孟超星”想念的时候,就抬头望望星空他们一直都在


致敬!缅怀!传承!

看推文多多点赞转发
有机会获小坊送出的礼品
坊友们千万别错过!
来源:新闻坊综合人民日报微信、中国新闻网(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殷立勤、赵众志、袁全)、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解放军报
编辑:lady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