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高压脊和地面气旋发展共同影响,省气象台发布重要气象信息,19日、21日,全省将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或经历40℃的高温酷热天气,中南部部分地区干热风风险高。不过,22日、23日的大范围降雨将有效缓解前期暑热。
此次高温天气影响范围广、强度大。山西北部部分及中南部大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将超过35℃,忻州、吕梁、阳泉、晋中、临汾、运城等地的局部地区气温可达40℃,甚至超过历史同期极值。高温炙烤之下,中南部部分地区干热风风险明显升高,将给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一定挑战。
具体来看,19日,全省以晴天间多云天气为主,北部局部及中南部部分地区将率先出现35℃或以上高温,局部气温直冲40℃,同时中南部部分地区伴随干热风;北中部大部及南部局部地区风力强劲,4级至5级的偏西风呼啸,短时风力可达6级至7级或以上。20日,全省依旧维持晴天间多云的天气格局,北部部分及中南部大部分地区高温持续,局部气温再攀40℃,中南部部分地区干热风依旧“在线”,北部大部及中南部局部地区偏西风仍较为明显,风力等级与19日相近。21日,天气有所变化,全省由晴转多云,北部局部地区迎来阵雨或雷阵雨,中部局部及南部大部分地区高温未退,中南部部分地区干热风仍存,全省大部分地区转为4级至5级东北风,短时风力6级至7级或以上。
相关
如果中暑,这样急救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高湿度、不透风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障碍,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过高,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
中暑包括口渴、乏力、多汗、头晕、耳鸣、头痛、恶心、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的先兆中暑,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症状的轻度中暑,以及高热、痉挛、晕厥、衰竭、休克等症状的重度中暑。
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对于先兆和轻症中暑,可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环境,去除衣物,口服淡盐水或含盐电解质饮料,用湿毛巾擦拭全身降温后即可恢复。对于不能配合饮水、意识不佳者送医,可入院静脉补液。
对于重度中暑症状的,可按照以上的先兆和轻度中暑救治方法初步处理后及时送医,补充足量糖盐水,缓慢拉伸、按摩痉挛肌肉,起到放松肌肉作用,并可应用解痉止痛药物。
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杨洲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