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西安网评:公职人员送外卖彰显政策温度

时间:2025-07-27 09:39:00

近日,四川遂宁公职人员孙先生分享其利用业余时间送外卖的经历,引发各界热议。据封面新闻报道,他经本单位批准同意后兼职送外卖,平均每天送3个小时,一天能赚100多元,并大方表示,“没觉得掉面子,都是服务行业”,甚至在遇到电动车进电梯时还会普及消防知识。

曾几何时,公职人员兼职被简单等同于“违规谋利”,安徽副镇长因月薪微薄兼职网约车受处分的案例,曾引发公众对基层收入合理性的广泛讨论。如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明确体力劳动类兼职的合规性,地方如遂宁出台“报备+非职务相关”的管理细则,这种从“一刀切禁止”到“精细化规范”的转变,既守住了“不得利用职权谋私”的底线,又为基层公职人员合法增收打开了窗口。这种制度调整并非妥协,而是对现实需求的积极回应。在严格遵循《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前提下,允许公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副业,这不仅缓解了基层人员的经济压力,也为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让社会资源更灵活地流动起来,恰恰彰显了政策的人文关怀。

政策松绑的暖意,首在体现对基层生存困境的深切体察。在大众的传统认知里,公职人员是端着“铁饭碗”的群体,有着稳定的收入和福利待遇,理应“高枕无忧”,且应一心扑在本职工作上,兼职送外卖似乎显得“不合时宜”。质疑“工作太闲”的声音,揣测“何必自讨苦吃”的议论,背后往往是对公职人员真实生活状况的想当然。身处基层岗位的公职人员,多数薪资并不丰厚,同样承受着房贷车贷、育儿、赡养老人的现实重压,也应感受人间烟火。孙先生的选择,不过是用双手改善生活的朴素追求,无关“掉面子”,反而透着脚踏实地的真诚。这种用双手创造价值的选择,与任何职业的劳动都具有同等尊严。政策允许合规兼职,实质是承认了这种现实需求的合理性,避免了因生活所迫铤而走险的制度性风险。正如舆论场中越来越多的声音所指出的:与其让灰色收入暗流涌动,不如用阳光规则疏导合理诉求。

当然,宽容不等于放任,规范才是长久之道。当前亟需建立更精细的制度体系,对兼职时长、收入区间、禁止领域划出清晰红线,对涉密岗位、领导职务等实施差异化限制,通过单位审批、纪委备案、公众监督形成闭环管理。德国根据岗位职责实施分级限制的经验表明,精细化管理既能防范风险,又能释放基层活力。

孙先生电动车前灯划破的不仅是夜色,更照见了制度人性化的可能路径,当公共政策能体察生活的重量,制度理性便拥有了人性的温度;当诚实劳动得到平等尊重,职业尊严才能在各行各业真正扎根。这束从外卖箱里透出的微光,正为更多负重前行者照亮脚下的路。

作者:郑勇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