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12345(12315)热线平台接到多起关于教育培训机构退费纠纷投诉。对此,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消费者委员会近日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选择教育培训,预防消费资金风险。
消费者在选择教育培训服务时,优先选择正规机构,重点查看其是否具备教育行政部门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等相关资质,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地方教育部门官网”等平台查询机构的经营状态、行政处罚记录、失信信息等,同时关注营业场所租赁期限、师资团队稳定性等,综合评估机构运行状况。在缴费前需仔细阅读合同条款,重点关注培训内容、培训周期、收费金额、退费条件、违约条款、免责条款等核心内容,对模糊不清或存在疑问的条款,需要求机构书面明确说明,切勿轻信机构的口头承诺。在缴费时遵循“小额、短期”原则,确保一次性缴费的时间跨度不超过3个月,避免一次性缴纳高额费用,降低资金风险。
此外,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需妥善保存相关证据,包括但不限于培训服务合同、缴费发票/收据、转账记录、课程宣传资料、与机构的沟通记录(微信、短信、通话录音等)、上课签到记录等,为后续维权提供支撑。若遇到权益受损(如机构突然停业、擅自停课、拒绝退费、教学质量不符等),应第一时间收集整理证据,与机构协商解决;协商无果可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或消费者委员会投诉,也可依据合同约定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记者艾周梦 通讯员田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