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东莞承包Labubu

时间:2025-09-01 16:35:00

今年夏天,顶流非Labubu莫属。

年轻人有多爱这个尖牙、长耳朵的布娃娃?盲盒开不到、代购抢不上、二手市场价格水涨船高。在纽约世贸中心、伦敦牛津街,东京、首尔街头,无数年轻人通宵排队只为抢在门店一开门成为“有bu一族”。

正如近期泡泡玛特发布半年报业绩,2025年上半年的营收已经超过2024年全年收入。这催生股价进一步大涨,截至最近一个交易日,泡泡玛特港股收盘市值突破4300亿港元。

泡泡玛特的爆红,是中国潮玩产业的一次逆袭。而探寻泡泡玛特背后的制造密码,“中国潮玩之都”东莞映入眼帘。从早年间承接漫威、高达等海外大品牌的代工,到为国货品牌供货,这里上演一场产业升级。

隐秘潮玩之都

Labubu的神话在这里发生。

2017年,当泡泡玛特签下Labubu准备量产时,创始人就曾奔波于东莞各个工厂之间。当时的东莞,已是全球重要的玩具产业带聚集地。直至2020年,东莞有超过30家代工厂、合作企业为泡泡玛特供货。数据显示,目前东莞为泡泡玛特提供了超70%的产能。

“潮玩之都”并非生而不凡——最早东莞玩具工厂主要为代工为主,外资企业为东莞培养了最早一代本土玩具人。1980年第一家玩具工厂落户东莞起,一批以代加工为主的港台玩具企业陆续来到东莞,为迪士尼、漫威、高达等全球知名IP提供代加工服务。

东莞发布评论区

近些年,潮玩经济、谷子经济风起,通过购买IP版权做衍生品的模式崛起。Labubu正是这股潮玩热潮的典型代表。除泡泡玛特之外,52 TOYS、TOP TOY、奥飞娱乐、卡游动漫等国内动漫潮玩领域的头部企业,都跟东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52 TOYS去年还在东莞潮玩中心设立供应链事业部,在东莞石排生产的年订单产品达350万只。

此外,东莞潮玩企业先后创立TOYCITY、摩动核、拼酷等品牌和Laura(劳拉)、星甲魂将传、十里红妆等原创IP。现在,东莞已拥有超过4000家玩具生产企业、近150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是全国最大的玩具出口基地。全球动漫衍生品1/4由东莞制造,中国近85%的潮玩产自东莞。

其中,石排镇坐落着中国潮玩之都,是东莞潮玩产业产值最大、拥有潮玩企业及自主品牌最多的街镇。在潮玩中心周围5平方公里、15分钟车程的范围内可高效满足“设计-打样-生产-销售”全链条需求。

回想2022年,“潮玩经济”这一词汇首次写入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东莞发布《东莞市加快潮玩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试行)》,提出了11条针对潮玩产业的具体政策。2025年,东莞发布《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潮玩产业被纳入“8+8+4”现代产业体系,政府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等。

东莞另一面:理工大学落地

拥山簇林,环湖之中,一所年轻的大学在东莞诞生——大湾区大学。

理工为主、精理强工,这所大学呼唤已久。早在2019年颁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明确 “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今年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大湾区大学三年发展规划(2025—2027)》《大湾区大学十年发展规划(2025—2034)》。随后6月,教育部正式复函广东省,同意设立大湾区大学。今年开始首届招生,据悉大湾区大学首批5个普通本科专业,计划今年在广东招收80名学生。在本科阶段,入学不分专业,二年级起可自由选择专业,支持跨学科辅修。

这所新大学以“理工科、小而精、新型研究型”为办学定位,创校负责人由国际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大前副校长田刚担任,并有10名院士加盟。学校为学科和专业描绘出未来:

物质科学学院,关键词是解构万物、材料革新、大科学装置,适合痴迷物理实验、渴望破解材料密码的未来科学家。

理学院,关键词是数学哲思、量子奥秘、国际学术天团,适合追问宇宙本质、热爱公式推导的真理探索者。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关键词是代码革命、6G领航、华为技术联盟,适合梦想用算法改变世界、投身通信与人工智能的极客少年。

先进工程学院,关键词是智能制造、机器人革命、 碳中和先锋,适合热衷动手实践、立志推动工业4.0的技术创客。

不难看出,这与大湾区的产业优势不谋而合。学校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教和产业创新优势,致力于践行新时代“大学+大科学装置(高端科研机构)+科技龙头企业”发展战略,学校与华为、OPPO、vivo等龙头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中国散裂中子源、鹏城实验室等科研院所具有深度合作关系。

那么,大湾区大学为何选择落户东莞?

大湾区大学副校长李晓明校长曾公开表示:“东莞是全国“万亿”(GDP超万亿元,人口超1000万人)城市中,唯一的地级市。是经济发展的高地,但却是高等教育的相对洼地。”

从一个GDP仅6亿元的农业县,发展到全国第15个万亿GDP、千万人口的“双万之城”,东莞用了40年。松山湖科学城是东莞科技创新的缩影。值得一提的是XbotPark机器人基地,如今已走出超过140家硬科技企业,孵化出云鲸智能、海柔创新、松灵机器人、逸动科技、本末科技一众明星企业。

人才如 “种子”,企业如 “土壤”,而生态就像 “气候”。唯有三者协同,才能让城市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不掉队。

基金一幕

东莞正以产业基金为支点,撬动新一轮产业升级。

2023年,创新组建规模320亿元的东莞高质量发展基金体系,由财政和国企共同出资,多方位撬动社会资本争取形成总规模2000亿元的产业基金群。其中重点设立支持促进种子期、初创期科创企业发展的天使投资母基金和支持硬科技领域初创期、成长期项目的创新创业母基金。截至2025年3月底,高质量发展基金累计设立21支子基金,投资项目199个、规模140亿元。

近年来,东莞将诸多“创新”放在松山湖。2018年,《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促进基金业发展的实施办法》出炉,为基金产业发展送上“政策大礼包”,松山湖迎来了基金业的第一次集聚。202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东莞市金融工作局、松山湖管委会三方共同建设的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服务东莞基地,助力东莞企业更好地对接、融入资本市场。

今年6月,《东莞市便利企业融资赋能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印发,其中指出,加快推动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建设,支持松山湖出台风投创投发展扶持政策,持续开展“松湖金融大讲堂”、路演、培训、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科技金融活动,畅通风投创投机构落户渠道‌,依托市园两级母基金构建完善产业基金体系,吸引知名风投创投机构和社会资本在松山湖集聚发展。

草龙舞、巡龙、茶园游会、舞狮,仍在东莞续写着千年文脉。“不辞长作岭南人”正在被赋予新的时代含义——那些循着实验室微光而来的身影,那些在产业前沿扎根的脚步,正在造就一批“新岭南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界”(ID:pedaily2012),作者:于丽丽,36氪经授权发布。